10月2日,一条来自商界,确切的说关乎商界游戏法则的消息----臧家平打假涉及诈骗被北京海淀法院判处入狱三年传出,让人感慨良多:又一个王海式的打假英雄倒地了!
自古就有“无奸不商”的说法,即是说做商人嘴甜心黑,如若不然,那白花花的银子也到不了手里。臧家平打假打的那家陕西某保健品厂想必就是这样的主儿,“藏汴宝”一次就拱手给臧家平索赔1万元。应当说,臧家平初期的打假还算是一种英雄式的义举,为正本清源、剪锄商界逆贼立下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功名册”。然而,接二连三的找“窍门”,让这家保健品厂实际上是逼迫其代为打假,这就有些旁门左道了。推而极至,臧家平谎称掌握了大量假货证据,愿以笔记本电脑和里面的磁盘换取厂家三万元-----遂东窗事发,亲手撕毁了自己的“功名册”,身陷囹圄,落了个不为人齿的下场。
臧家平有没有出息?笔者认为,从正面而言,臧家平不可谓没出息,他选择了打假这条路,而且是一条布满荆棘而少有鲜花和掌声的路,敢于步王海的后尘,就实在另人钦佩,况且有关打假、如何打假至今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盲区”。谁也不能否认,现时仍然需要王海、臧家平这样的人物,而且是出现的越多越好。从反面来看,臧家平的出息,又实在是不敢恭维,为了钱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辱没了打假的名声,让人觉得挺可悲。报道说,厂家已与臧家平就打假利润五五分成,既然有钱赚,干嘛还要行施诈骗?
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能不放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去分析:笔者十分遵从古训“德者乃本”,况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臧家平在“德”字上“行”失措,与造假者有着相一致的思想渊源,那就是“天下??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一个“利”字害了他。逐利,成为这位打假英雄的“墓志铭”。
写到这里,我始终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商界打假在“王海现象”以后,似乎已沉寂多时了,经济学家的洋洋宏论,工商业界的诚信盟约,至今仍难以抵挡“假货”的四面出击,商界的诚信原则该由谁来确立?打假的社会合力究竟该怎样形成,不让臧家平、王海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这里涉及打假主体、配套政策、罚没力度、遏制地方保护等方方面面,囿于笔者笔力不逮,留待商务部官员,事牵信誉、市场、利润的商家以及全社会的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人拿出一套“良方”,可不管它味甘、味辛、凉性、热性;最好是大大的猛料!
(作者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经二路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