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百姓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期盼,传递了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信号。报告在总结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当前的5个新问题,并以此作为今年8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坦诚冷静,深深的忧患意识催人警醒,让人奋发——求真务实的基调,使报告更显坚实厚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生问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就业,住房,农民工权益,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环境污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等尽在其中。对一系列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两种回应,一是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表,二是从宏观上指出了方向。
有明确时间表的,比如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比如今年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财政对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比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财政仅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到3397亿元。比如再延长3年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并根据各地实际将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而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报告则表示要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办法。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探索。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报告强调要突出抓好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逐步解决……
有条件在近期解决的问题,决不推迟后延;近期内难以破解的事情,不开“空头支票”,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也启示我们,作为公众,也需要理性的期待。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温家宝总理曾形象地作过比喻: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解决民生问题,也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如果急于求成,期望开一次“两会”就迎刃而解,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农民工问题,其实就是市民化问题,然而如果没有相关条件的准备,不论是小城镇,还是中小城市,其自身实力都无法招架,都无法解决随之而来的社保、就业、教育等多方面社会问题。“化”不好,在城市中就会出现像拉美国家一样的平民窟,那将是极大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循序渐进。农民工问题如此,其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亦然如此。求真务实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政府是公众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