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103名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讨要了两年,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运城市委反映,绛县副县长当场写下书面保证:三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时隔一年有余,工钱仍然没影。日前,该副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去做劝解工作,就是让农民工回绛县了事,“写承诺的事儿怎么能当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圣人曾这么说,把官者的道德比作风,把百姓的道德比作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后来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年,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帮农民工追讨工资,取得相当大的成效。有的省区市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清欠,各省政府与各市县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市县政府清欠目标和责任,并相继承诺了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时间表。可当政府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时,政府的承诺意味着什么呢?
官者的德失信于民,言而无信病自会传染给老百姓,什么法律条款、文件都被政治道德沦丧而架空。以前有农民卖了粮食被打白条的,希望政府各部门的承诺不要打白条,否则浪费的不仅仅是行政资源,更失去了政府的信誉。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付出劳动而获得报酬是劳动付出者的天赋权利。与之相应,为承诺过的言行负责也不过常识问题,绛县副县长不会这都不懂吧?这个副县长还算实话实说,副县长为农民工讨薪的承诺不当真,那么,上电视、上报纸的那些豪言壮语有多少能当真呢?只图眼下能够应付,以后就白纸黑字都不认。这样的副县长拿着承诺不当真,那我们一定要认真一回,不做好承诺的事就叫他“下课”,看他敢不敢不当真?
农民朴素的愿望只不过是想拿到自己应有的工钱,这个愿望却考验着政府执政到底是为谁的承诺。公权是人民给的,是用来增进社会公益,如果随意踢这个皮球,政府的行为怕是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