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山东省济宁市广电局演播大厅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电视和网络直播,济宁市直56个部门的“一把手”先后登台向市民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整个活动持续了一天,这是当地打造阳光服务政府的一次大胆尝试。据统计,活动实况直播过程中,同时最高在线收看直播的人数达2万余人,专题页面点击量超过5万人次。(5月7日《人民日报》)
诚如济宁市委副书记张术平所言,让市直部门“一把手”上台公开承诺,目的就是要转变干部作风,推行政务公开,让部门更多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同时让公众了解部门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对各部门来说是重要的考验。
但不少市民和网友却心存疑虑,认为此举是在作秀。现实生活中,他们见过不少单位和部门所作的“承诺”,并非出于诚心和实意,而是为了追风赶潮,装扮门面——要么成了“沉诺”,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么在短时间的轰轰烈烈之后,即云飘雾散,不了了之。
在我看来,济宁利用电视网络高调直播部门“一把手”承诺,即便有作秀的成分,但却“秀”得十分精彩——不论是承诺提高办事效率,还是承诺提高服务质量,字里行间,无一不显示各级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的决心和力度,勇于接受监督、敢于接受监督的决心和勇气。
更重要的是,如此公开直播,还能激励“一把手”勤勉工作,把在公众面前的承诺变成现实。如果领导干部在电视镜头里信誓旦旦,掷地有声,而实际工作却敷衍塞责、避重就轻,甚至开“空头支票”,“秋后”无“成果”,那么就不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同,极有可能会被民意测评拉下马。
由是观之,要使直播“一把手”承诺“秀”出精彩,必须多管齐下:一是要科学订“诺”。承诺必须明晰、一目了然,操作性强,有具体指标;二是要扎实践“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三是要跟踪问“诺”,定期通报,形成“严督查、重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四是民主评“诺”,让群众说了算;五是表彰励“诺”,让真抓实干者升官晋级。
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将铿锵有力的“语言承诺”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承诺”,同时让群众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在直播“承诺”之后,也将其“践诺”的相关情况公开、公正、透明地展示给群众,才能一诺千金,“秀”出精彩,赢来更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