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媒体大报道。信息的大披露,不仅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境外媒体惊呼:中国舆论空前开放、信息空前透明!《纽约时报》说,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澳大利亚人报》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布出来,这表明中国的媒体完全具备职业的工作能力。
直播地震以来,我在心里已多次向央视表达敬意,向智性分析的白岩松致敬,向感性流泪的赵普致敬,向奔波在前线、在镜头前掩面痛哭的李小萌致敬……央视对“特别直播”的全天候长时间的直播,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事件”,是开创历史的。据央视索福瑞对汶川地震报道的收视调查,虽然不在休息日,综合频道的最高收视率也“仅次于春晚”;新闻频道最高收视份额达到7.58%,是平日的6倍,创下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值。《北京青年报》日前以整版的篇幅,聚焦了央视地震直播镜头内外,从理念到过程,从故事到细节,从记者到主持人,全方位透视了一场新闻报道的遭遇战、阵地战、持久战,非常抓人、感人。(6月4日《北京青年报》)
大地震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时艰”;而对媒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遭遇”。央视全天候、长时间的直播,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事件”。是开创历史的;新华社等全国媒体及无数地方媒体,也都有特出表现。汶川地震的信息传播,必将载入中国新闻史册。
对地震的大救援大赈灾,体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硬实力;而信息的大披露大公开,则是救灾中最大的软实力。亿万百姓为何捐款捐物、献血献爱?因为看到了报道,感动并激动着,人心人情人性人道被点燃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主要就是靠信息公开而集聚起来的。这就是巨大的软力量。如果信息大多是被屏蔽的,你只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地知道一鳞半爪,满肚子还在疑惑着,那怎么可能心向灾区、怎么可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因为信息透明,所以决策神速;因为决策神速,所以救援飞快;因为救援飞快,所以最大程度挽救了生命。这是一个国家在巨大灾难来临之际的巨大进步。直播而且影响到政府部门决策,民政部社会救济司的领导,对白岩松说:“知道你们直播的作用有多大吗?政府决策部门根据前方记者报道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网络短信等等,构成了一次最完全、最透彻、最真实的空前的政府信息大披露。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起施行,这次就是最大、最及时、最成功、最受好评的一次信息大公开。这是媒体的进步,是政府的进步,更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回看唐山大地震,真乃今非昔比。当时消息封锁之严密,今日难以想像:进入灾区,甚至不许带相机!死亡24万多人的数字,直到3年后的1979年,才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披露,而被媒体勇敢地公布。
灾难到来时刻,信息公开是百姓的最大安全感。信息的菜地上只有种满了菜蔬,才不会给谣言的荒草留下空间。信息很快跑到了谣言前头。最初,震区特别是震中地区情况一时不明,让救援的决策、指挥、组织者,让在灾区有亲人的人们,都心急如焚;而正是信息最快速度、最大程度的发布,才让人心很快安定下来——因为有数,所以不慌。信息充分公开之后,别有用心者想妖魔化也难了。
地震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灾害,而且是全人类的灾害,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放的方针。这次做得很对很好,冀望今后也能永远对下去。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媒体开放,恐怕不会“一震而就,但我们要一起巩固这次的成果。要知道,这样的“最大软实力”,不好好地用起来、发挥出来,那真是太傻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