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19时30分,北京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打假斗士”方舟子、《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遇袭案告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等4名嫌疑人涉嫌被刑拘。据悉,肖传国认为二方学术“打假”,致使他未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故而花费10万元雇凶报复。(9月22日《新京报》)
当听到这一则消息时,学术界肯定又是一片哗然,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院士候选人肖传国。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被学术光环和荣耀包围的学者型专家,他为泄私愤,不惜花费巨资,竟然做出以黑社会的手法雇凶伤人不齿的事。这件事情受害的不仅是方舟子,受伤更重的应该是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形象。
中国学术造假现象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公众话题了,报刊杂志时不时曝光某某教授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某某教授偷窃学生科研成果等等,这种现象已经让科学和学术蒙羞。许多德高望重的泰斗人物在感叹世风日下的同时,为捍卫学术的纯洁而大声疾呼。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肖传国本应为端正学术态度起一个表率作用。当别人认为自己的学术造假纯属污蔑时,只需要拿出事实和证据来说明事情,也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涉及到前沿领域,当前还不能完全说明,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结果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用事实说话。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放下了笔头,相反,抡起了“锤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指向了批评他的人。从打人事件可以看出,肖传国是黔驴技穷了,打人的最终目的能达到捍卫自己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吗?答案就不用说了,只能是对其自身的学术及科研成果的自我否定。这种行为比起学术造假,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此,我们不再去讨论方舟子的网络“打假”方式的合法合理性,也不去论证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手术是否存在造假。仅观打人行为,其导火索应该是方舟子揭发肖传国学术有造假行为,而使其没有如愿升任院士。可见院士的头衔对他是多么重要,重要到可以使肖传国在利益受到阻碍时,敢于铤而走险,采取犯罪的手段去报复批评者,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学术造假行为和造假者加大了查处和打击力度。但是,当前学术和科研成果承载着太多的学术之外的东西,它不但可以带来个人面子的荣光,还可以捞取更多的资本和利益,升迁靠它,职称靠它……很多人为了获得一个荣誉,不惜代价,抛弃做人的基本原则,学术研究移花接木、偷梁换柱,评审过程走后门、托关系,在他们心目中,科学尊严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使学术不再受伤,除了提高道德教化和打击力度外,恐怕当前的学术和科研体制也应好好的反思反思,否则,下一个肖传国也为期不远矣。